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021(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021年)
2021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:7月11日 “三伏天”,就是指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两个节气之间的日子,大约是阳历7……...
处暑即为“出暑”,是炎热离开的意思。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影响,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,虽没有夏天酷暑,但仍会闷热,并且干燥,天气由炎热转向闷热。处暑既不同于小暑、大暑,它是代表气候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的节气。
处暑之后天气还热吗
处暑之后气温下降。处暑期间,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。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,若空气干燥,往往带来刮风天气,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,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。每每风雨过后,特别是下雨过后,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。故有:“一场秋雨(风)一场寒”之说。
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,虽说大步南撤,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、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。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,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"秋老虎"。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,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,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。在此期间,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。进入处暑节气后,昼夜温差将渐渐拉大。一般要到白露节气气温开始转凉,民间流传“白露身不露,赤膊当猪猡”的说法,说明在白露日以后还有人赤膊。
北方气温下降明显
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,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。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。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,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,太阳辐射减弱;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,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,出拳出脚,小露锋芒。
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,若空气干燥,往往带来刮风天气,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,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。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,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。气温下降明显,昼夜温差加大,雨后艳阳当空,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,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、肠胃炎、感冒等疾病,故有“多事之秋”之说。
南方感受“秋老虎”
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,虽说大步南撤,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、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。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,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“秋老虎”。如果“出伏”以后继续出现“秋老虎”,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,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,需要警惕。
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。一般发生在8、9月之交,持续日数约7-15天。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,但又向北抬,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,日射强烈,气温回升。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“老妇夏”天气,北美人称之为“印第安夏”天气。
由于我国地域辽阔,“秋老虎”的表现略有所不同,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,一般推迟2-4个节令。另外,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,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;有时秋老虎来了去,去了又回头。“秋老虎”天气,虽然气温较高,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,阳光充足,早晚不是很热,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。
2021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:7月11日 “三伏天”,就是指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两个节气之间的日子,大约是阳历7……...
2022年9月7日23点32分7秒将迎来白露,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,天气渐渐转凉,寒生露凝。古人以四时配……...
导语:2015年11月22日为小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。小雪的由来简而言之是由于天气寒冷,降水形式由雨……...
属马的出生年份为:1906年、1918年、1930年、1942年、1954年、1966年、1978年、1990年、2002年、2014年、……...
2021年的冬至在12月21日,阴历的十一月十八。冬至时,太阳南行至极点,从此我们迎来数九寒天。老话常说“……...
导语: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,夏天的第五个节气,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;太阳到达黄经10……...
2023年是双春年,公元2023年,公历平年,共365天,52周。全年为壬寅年腊月初十~癸卯年十一月十九)1月1日~1月21日为壬寅年(虎年);1月22日~12月31日为癸卯年(兔年),闰二月(小),共384天。由于该年闰月,……
2021可能会出现倒春寒,因为今年冬季受拉尼娜现象影响,冷空气活跃且强,而入春之后,南方回暖显著,一旦冷空气下来,便出现显著降温,导致倒春寒。 倒春寒出现的原因 “倒春寒”的出现,需要几个必要的条件,一是……
雨水节气后天气还会冷。据天气预报,未来10天影响我国冷空气过程依然频繁,且南方地区多阴雨雪天气。受其影响,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~4℃,其中内蒙古中部、华北北部及华南中部的部分地区偏低5℃以……